公共景观
项目类别:公共景观
项目业主:成都城投
项目地址:成都市武侯区
项目规模:25000㎡
西部综合类剧院规模最大,全国排名第三位的剧院——成都城市音乐厅。景观设计以“都市水舞台,丝竹飘摇,律动音璇”为主题,通过水的不同形式的表达展现项目的典雅、精致、艺术、国际化。
城市音乐厅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,紧邻四川音乐学院,以该项目为中心,将打造1.2平方公里的音乐坊,形成一个音乐主题文化区和音乐文化产业链。
城市音乐厅在全国综合类剧院中规模排名第三,仅次于国家大剧院、江苏大剧院,是目前西南最大的音乐厅。除了音乐厅、歌剧厅、戏剧厅、多功能厅四大室内演艺厅,在室外还有一个露天剧场。
音乐厅的业主单位是城投集团和四川音乐学院。城市音乐厅的建筑概念设计由德国GMP建筑事务所担任。
音乐厅项目占地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积6―8万平方米,景观面积1.6万平方米。在景观面积中,广场占比34%,水景占比15%,道路占比45%,绿化占比6%。
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,在一环路修建了1.2公里的下穿隧道。为解决音乐厅的到达问题,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引入了直达音乐厅的地下人行通道,一环路下穿隧道从东至西直通音乐厅地下车库,同时项目还设置了共享单车停放区,观众可通过地铁、公交车、自驾、自行车等多种方式到达音乐厅。
城市音乐厅的户外空间分为:城市音乐主题广场,水景主题广场,室外演艺广场,音乐生态廊道和VIP入场系统。
城市音乐厅和音乐坊的建设大量利用了地下空间,建成后将形成全新的交通网络。四川音乐学院周边区域也将同步进行建筑立面整治和风貌改造,以构建国际化的音乐文化街区,形成“一心一轴,三区五街七点”的核心布局。
北侧的VIP入场系统区域,设计了花园式入口,林荫休闲区,跌水景墙,休闲募平台和入口雕塑。
室外演艺厅位于音乐厅主建筑东侧,设计在地景上采用了唱片元素,并利用高差将楼梯和观众席合二为一。
作为景观核心的水景主题广场位于城市音乐厅建筑主题的南部,主要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两部分。静水为城市星空主题,动态水分为水幕,音乐涌泉和边界跌水。灯带将结合仿石材火烧面铺装分布在广场地面。
水景主题广场的两侧分布了音乐生态廊道。音乐生态廊道设计规整简洁,涵盖了商业外摆,休闲空间,树池和人行快速通道。行道树设想了银杏,蓝花楹,国槐,朴树和桢楠等几个方案。
位于磨子桥端的城市音乐主题广场作为景观的端口界面,以较为开阔的形式出现,为人流的涌入及空间的自由使用提供了多种可能。作为展示界面,此处安置了整个项目的建筑标识系统。